你的位置: 主页 > 音响技术 > 调音台 >
从入门到精通玩转调音台(16)—— 语音演唱调音技巧
admin 发表于(2019-06-18) 本文标签:
浏览量:次
从入门到精通玩转调音台(16)
语音演唱调音技巧
1. 对演讲人的声音调整
(1) 语言声发声频率(基音)100Hz~1kHz,泛音成分可达8kHz,不过占的比例仅5% 以下。
(2) 拾音话筒:多采用电容话筒,也有使用领夹式驻极体无线话筒。
(3) 拾音位置:距讲话人0.5m,领夹式话筒夹在胸前衣领处。
(4) 混响时间:小于0.5s。
(5) 调节:演讲声应清澈、明亮,降低浑浊的声音,在调音台上按下相应声道的低切键,提升中高频3dB~6dB同时,对4kHz~8kHz成分提升4dB左右,减弱8kHz以上成分,以免出现齿音。
2. 对演唱声的调整
(1) 演唱声的基音频率范围:童音:高音260Hz~880Hz
低音196Hz~700Hz
女声:高音220Hz~1.1kHz
低音200Hz~700Hz
男声:高音160Hz~523Hz
低音:80Hz~358Hz
人们唱歌利用肌肉拉动声带,可以发出许多泛音成分,其频率高达8kHz~10kHz。利用鼻腔,还可以对某些频率成分(基音和泛音成分)产生共鸣使发声更加宏亮。
(2) 拾音话筒:美声多用电容式话筒,通俗演唱常用动圈(电动)式演唱话筒。
(3) 拾音位置:电动式话筒采用手持,近距离拾音。电容式话筒采用0.5m远拾音。
(4) 混响时间:女声儿童演唱,混响时间在1.3s~1.8s(美声唱1.3s,通俗唱1.8s左右)。男声演唱,混响时间在1.1s~1.6s(美声唱1.1s,通俗唱1.6s左右)。
(5) 调节:用调音台上每路的参量均衡进行音质补偿,歌声首先要求明亮,明亮的歌声人们最受喜爱,最能扣人心弦,感人肺腑。为此,将中高频提衰量放在±6dB上,中高频中心频率调节采用扫 频法,从低往高扫,到达顶端后,再从高往低扫。经过两次扫描,便可发现,当扫到某一频点时,突然觉得声音明亮度增在,便固定在该频点上,适当调节提升量,便明亮度得到补偿。对于不同的人,发声频谱各不相同,补偿的频点各异。用同样方法,也能在中低频段找到歌声的力度补偿频点。对于高频段的频率成分,根据听音的感受,做适当提衰,齿音、气音过多,有刺耳感,应衰减2dB~3dB;若清晰度不够,应提升2dB~3dB。对于低频段成分,例如:100Hz附近,男声应衰减3dB~6dB,女声则应提升3dB~6dB保证声音浑厚而不混浊,丰满而不单薄。在做歌声补偿的同时,应注意演奏乐音或伴奏乐音与歌声间的平衡,尤其对专业歌手的演唱,始终突出歌声。音乐前奏音量要大,突出乐曲的旋律。歌声即将介入,伴奏音乐渐渐减弱到某一适当音量上。伴奏音带信号在调音台上应做适当修饰,主要在高频段和低频段,对激光唱片伴奏乐珂以不做修饰。在OK厅里演唱,多数演唱者是非专业歌手,有的人在音调上还把握不准,为了掩盖歌声的缺陷,音乐伴奏声应推得较大。同时,也要重视声音与画面的结合,歌声应跟随画面的竟境、情节调节音量,以获得情景交隔效果。
3. 对节目主持人的声音调整
节目主持人多为女性,一般声音都比较明亮,调音时,应注意以下几点:
(1) 发声的基音频率范围:200Hz~1.1kHz。
(2) 拾音话筒:采用电动式近讲话筒。
(3) 拾音位置:手持话筒,近距离拾音。
(4) 混响时间:不加混响,利用厅堂自然混响。
(5)调节:在调音台上做均衡补偿,提升2kHz~4kHz成分,约3dB~6dB,使声音透亮清晰,音域宽厚,亲切感人,降低6kHz左右的成分,减弱可能出现的齿音。同时,要保持适度的音量,使后面的观众能听清。
三、 音质评价
音质就是声音的本质,音质评价即对声音本质的评估。这种评估是声音信号通过人耳的听觉生理,作用平均值脑,引起不同的感觉,再进行分析,给予表达,做出鉴定。显然,音质评价是人对声音的主观评价。由于是主观评价,除忽略人体生理上的差异和缺陷外,还牵涉到诸多因素,如个人爱好、传统习惯、文化层次、教育水平、音乐修养、素质锻炼、专业特长等等。因此,音质评价是较为复杂的。
(一) 音质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技术测量
人们在进行音质评估时,总是希望能建立定量的客观测量标准,但是,人耳听音是一种感受,这种感受与声学物理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,声音的瞬态特性及时间的延续性,使其间的联系变得错纵复杂。为了寻找相关的关系,通过大量实验表明,影响音质的主要因素有四个:音量、音调、音色和音品,称其为四要素。四要素的搭配直接影响着音质好坏,它们本身仍是心理量,这些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:音量与声振幅相关,音调与声波频率相关,音色与声音的频谱结构相关,音品与音频包络线相关。这些关系不是等价或线性关系,人耳听觉系统对声波纯音的感觉是单维的,感知的只是音高(Pitch)和响度(Loudness),也就是音调和音量。而对于非纯音来说,几种相近频率的纯音成分叠加,人耳除感受到音高和响度之外,还会感受到声音清澈或浑浊,平滑或粗糙等,这关系到音色和音品问题。
此外,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听音,左耳和右耳接收到声音信号在时间上和强度上常常是不一样的,这是因为两耳相距十多厘米,加之头部的遮挡或声波的衍射作用,产生接收声音信号的差异。人们通过听感神经,能感知到声音的方位和声源的空间位置,形成听觉空间,构成声像的立体感。实际的空间声源发声,结合人耳的双耳效应,成为立体声听音的条件。左右扬声器立体声放声,模拟空间声源发声条件,形成视在声像,然后通过双耳去感知,再现立体声像。利用仿真人头的实验,表明高频声定位主要由幅度差形成,低频声定位则依赖于相位差。
(二) 音质的表述
在进行音质表述时,许多心理概念中有抽象概念,也有实际的具体概念。例如:在音乐表述上,抽象概念有:华丽、激情、优美、悦耳等。对音质的表述采取直观感受,简单意识体验也许更具有实用价值。使用这些术语或表现用语应当符合如下原则:
(1) 多数人的共同感觉。
(2) 多数人共同使用。
(3) 使用的概念术语具有自己的独立的心理空间,不能互相重叠,不能交叉使用,不能彼此渗透。音质表现用语如图13-4所示。
(4) 音色与音品的结合,产生出多种的音质属性。
(放在你的朋友圈子里,朋友们会感激您)